欢迎您访问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20-123456789
  • 产品
  • 文章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官网登录

【庆余年】首都高校学子化身“园区体验官”,探访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企业 —

来源:CQ9电子·(中国)官方网站  更新时间:2024-09-24 19:20:59


牛奶厂蜕变为产业园区孵化着一家家文化科技企业,首都身园存储牛奶的高校巨型奶罐“变身”园区内的艺术雕塑,鲜奶车间则被改造为承接文艺演出等多种活动的学化综合功能厅……9月20日下午,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区体企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验官50余名师生走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地区的“E9区创新工场”。两所高校的探访庆余年学生们作为“园区体验官”,深入了解文化科技融合企业的文化发展现状,感受文化产业园区在助力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科技重要作用。

这是融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主办,创新市委网信办、首都身园社等单位承办的高校“‘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2024年“园区行”主题日活动的第五站。


9月20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区体企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验官师生在“E9区创新工场”园区内体验文化科技互动项目。 记者王飞 摄

近距离感受老厂区的蜕变与升级

一进E9区创新工场的北门,大家便被门口的雕像所吸引,一块“浮出”圆形水池的立方体石雕上,体现活字印刷技术的巨型“二维码”科技感十足,门口的巨型牛奶罐错落有致。

E9区创新工场所在的双桥农场是国家1949年接管的第一个国营农场。2014年,双桥乳品厂正式转型为E9区创新工场,成为了孕育文化科技企业的产业园区。

活动现场,腾讯视频E9区创新工场副总经理张超详细介绍了一个老厂区如何蜕变、升级,成为充满科技感、遍布文化科技企业的园区。他告诉同学们,北门的牛奶罐其实由老厂区的66个牛奶罐和4000米的管道重新排列组合而来,为园区营造了古朴与未来相融合的艺术氛围。

在规划面积达6.7万平方米的园区里,随处可见的艺术雕像和建筑内部的设计,都能看到老牛奶厂的痕迹。


园区内随处可见老牛奶厂的痕迹。 记者王飞 摄

在“七号楼空间站”内,纵横错落的牛奶消毒管道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这些设备如今作为工艺雕塑、书架被保留了下来——曾经的老工厂操作间已经变成了小资情调十足的咖啡书店。一旁的大舞台上,一场小型的文艺汇演正在进行,传统的工厂已经被打造成文化和艺术氛围浓郁、充满年轻气息的文化空间。

园区内,一个比大巴车还高出几米的火车头雕塑吸引学生们拍照留念。这个火车头的300多个零件都由原厂区的牛奶设备设计制作而成,如今已是园区的“网红”景点。张超介绍,这是“创新号”列车,改装源自原三元车间中国第一袋利乐包牛奶生产设备,和原极致奶车间构成了园区的主景观。

走进创新企业,探寻文化科技融合新亮点

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处工作人员介绍,文化产业园是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新型文化主体的重要平台。开展2024年“园区行”相关活动旨在引导首都高校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强高校与文化产业园空间的互动,让在京青年学子有机会深入了解北京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工作人员表示,E9区创新工场是北京市去年评出的10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该园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其中,文化科技类企业在园区中占八成以上。这里承载了新型文化业态,打通文化、科技、传统产业融合最后一公里,助推传统产业升级。

服务于直播的轻量化转播车是如何设计的?创新型企业是如何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学生们通过参观探访,在园区内的北京强氧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鲸世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智境云创科技有限公司寻找答案。


学生们参观鲸世科技互动大屏。 记者王飞 摄

在北京鲸世科技有限公司内,学生们纷纷拿出2024“园区行”专属护照打卡盖章;在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内更是玩起了“神兽”游戏,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的传统文化。

北京智境云创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做虚拟数字人产品的企业,只要站在摄像头前,就可以在大屏幕里生成一个长着卡通脸的自己,卡通的表情可以随着本人的变化而变化,学生们纷纷上前体验,人群中传来阵阵笑声。

“这里的建筑设计和整个园区的规划让人耳目一新,它充分利用了牛奶厂的历史资源,也将工业美学的设计进行了保留和升级,使传承和发展有了好的物质载体和落地。”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文化法治与知识产权)研一学生吴尧说道。法学专业出身的他对在鲸世的探访印象深刻,他看到企业里有一面墙展示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作权的内容。他认为,当下做文化和科技交融的核心点,一方面是文化软实力的储备,另一方面是要有自己的独特技术,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市场价值,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们在2024年“园区行”专属护照上盖章。 记者王飞 摄

在参观文化科技企业的过程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研一学生叶琳鑫发现,旅游作为传统专业如今也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我们对于专业发展和未来职业方向也要紧跟潮流。”叶琳鑫说道。

“学生们参与‘园区行’活动可以拓宽视野,对新的产业形式、新的科技在现代文旅产业中的应用,以及产品发展的新阶段都可以有更深的认识,对于他们理解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好的作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刘霄泉介绍,该校参与此次“园区行”活动的主要是旅游学科的研一学生,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方向。此行对学生来说是特别好的体验,“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和文旅融合的新形式,以及这些新产业在城市空间中的发展,文化产业园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刘军


 


相关文章